门志敏近照。徐助全 摄
“雪铺天盖地,零下30多度的阵地上,战士们一次次从战火中爬起,抱着战友们残缺和冻僵的冰冷身躯,没有流泪,而是把悲痛转化为强大的行动,看着寒风中迎风飘扬的烧焦的‘英雄防化连’战旗,齐声呐喊着:任务还没完成,我们要继续战斗,誓与阵地共存亡……”
这是他回忆遥远战事中的一个难忘片段。
他坐在门口的电动轮椅上,享受着初春的暖意。这天,天空碧空如洗,远处的高山覆盖着一层白雪,城市街道马路上的雪已融化,阳光从楼顶穿过院内密密的樟树缝隙,洒落在湘西州泸溪县卫生系统住宿楼生活小区。他的眼睛凝视着墙边的梅花树,像是在与梅花说话。梅树梢上的积雪已掉落,背阴处积雪斑驳,一树红花翻过围墙,姿态优美,散发着阵阵暗香。
我们的造访,打断了他的驻足默想。他云淡风轻,声音铿锵有力,道出花语:“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,越是寒风冷凛,越是风欺雪压,她开得越绚丽、越精神。风雪中的她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刚毅……”
原来,他是披着一身雪从“长津湖”雪地里走出来的,雪在他的身上、心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痕,一种永生的疼。他就是98岁的门志敏。
青年时期的门志敏。(资料图)
门志敏是山东省蓬莱市小门家镇人,他参加革命是受从小与他订娃娃亲的爱人王淑岑的引领。他的爱人15岁就投身革命,历任村妇女主任、游击队女子队长,是胶东抗战史上最活跃的抗战女子游击队中的一位奇女子。王淑岑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厮杀,为部队推粮送物,抬送伤员,保障部队后勤工作,她把17岁的丈夫送到部队。门志敏跟随部队南征北战,不久入党,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,同他一起参军的十七八个同乡战友全部战死沙场,唯独他是幸存者,并在辽沈战役中荣获大功。
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在42军后勤部防疫科任排长的门志敏,入朝参战。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,门志敏担任防化队长,所在的部队先后参加了四次战役。
“那时敌人有制空权,有优良的武器,白天容易暴露,只能隐蔽在树林或躲藏在山洞里,夜间行军打仗,躲避敌机侦察。特别是入秋以后,气候变化莫测,雪花纷飞,冰天雪地。”门志敏说。
在一次阻击战中,面对敌军王牌陆战队的一次次冲锋,志愿军死伤惨重,急需弹药及人员补充。接到命令的门志敏,带领防化大队投入阵地。阵地炮弹轰隆,子弹横飞,火光冲天,一片狼藉,他们硬是在雪地里用生命捍卫阵地,战斗了13天。
闪光的军功章在无声述说。徐助全 摄
凯旋归国后,门志敏所在部队荣立“英雄”称号,他本人获得一枚特殊军功章,受到了彭德怀的接见。
1954年底门志敏转业,作为共和国的战斗功臣,他本可以留在广东大城市工作,但他却选择了贫困山区,来到条件非常艰苦、生活水平落后、急缺干部的湖南湘西。
转眼几十年过去了,如今这位98岁的老兵,因长津湖的雪双脚冻得多年不能下地。但是,他一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,笑对人生。
他不以功臣自居,那些荣誉、军功章、纪念章等殊荣,被他小心珍藏着。要不是救了泸溪县合水镇横坡村张再贵一家六口的生命,张家两代人长达45年的寻找造成他“声名大作”,很多人还不知道身边有这样一位英雄。
那是1974年的夏天,天降大雨,夜里更是风雨交加。驻村工作的门志敏,历经部队磨炼,具有一定灾害防御意识,他连夜打着手电排查横坡村里的水库、山坡、村寨,并发现住在山坡上的张再贵家最危险,将其一家人从睡梦中叫醒,连夜转移到村部。第二天一大早,张再贵回家,发现沿途多处塌方,自家房子也垮塌了,庆幸及时转移,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
等张再贵安顿好家人,再去找门志敏道谢,门志敏已经换了岗位。由于交通不便、通讯受阻,张家两代人经过苦苦寻找,才在2019年7月5日找到恩人。经过相关部门深挖,门志敏的英雄事迹再次被人们所知。
门志敏心态平和,脸上总是充满着慈祥的笑容,和善可亲,与世无争。平常大家都称他“老门”。可当有人说起他的腿是在朝鲜被敌人炮弹炸伤时,他马上会收敛起笑容,极其严肃地说:“不是炸掉的,是冻成的。”
2020年2月,武汉疫情严重,“老门”主动捐款1万元,支援抗疫一线。
一提及朝鲜长津湖的战事,门志敏的表情就很沉重,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场百年不遇的雪,眼里充盈着泪水。他说,他还活着,战友们却大都死了,在朝鲜的“雪被子”下永远地长眠了……
我有太多的话想问,但又怕触及他身上的痛点,只好匆匆作别,伸出双臂,热情地拥抱这位老英雄,以此向他致敬!因为他从“长津湖”来。